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公开指南

我市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逐渐走上科学化道路

发表日期:2008-12-22 15:50   文章来源:体育局 分享至:

  体育篇
省运会后,岭南明珠体育馆外的健身广场成为市民健身的好去处。

2007佛山四国羽毛球争霸赛·中韩决赛,中国男双选手蔡赟、傅海峰在比赛中。

  2008年1月,第30届省港杯次回合比赛在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进行。
  佛山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群众表演太极拳的“推手”。
  ◎流行语

  ◆全民健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群众的体育意识和健身需求日益增强。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实施,确定了用15年时间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目标,让广大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健身实惠。

  ◆回力牌: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我国著名体育品牌,其生产的回力牌运动鞋因价格低廉、质量优良,成为一代人健身运动的首选。时至今日,虽然受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国际、国内品牌冲击辉煌不再,但依然有大量粉丝追逐。

  ◆战术板:国内初见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体育比赛中讲解战术使用,已广泛应用于篮球、排球等专业竞技领域,业余比赛中也屡见不鲜。

  ◆CBA、NBA:前者为国内职业篮球联赛,1995年成立,至今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职业比赛之一;后者为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电视走进我国,不仅丰富了群众生活,先进的竞技、经营理念也为国内篮球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

  ◎家春秋

  “传波”、“好球”……“啪啪啪”,在南海狮西的球场上,随着篮球有节奏的击打水泥地面,54岁的何炽泉一脸严肃,在手中的战术板上反复勾画。暂停时,被称为“炽叔”的他对球员们面授机宜。重新上场,球队反败为胜。

  何炽泉是南海狮山小塘人,自1968年参加公社中学生运动会起,就与篮球结下不解之缘。不仅自己痴迷,他的儿子何启俊也受其熏陶走上业余篮球手的道路。炽叔做教练,小何场上拼,甚至父子同上阵的场景,成为当地篮球场上一道靓丽风景。

  12月6日,何炽泉、何启俊又照惯例聚在一起,白天看NBA、晚上看CBA,一场不落。看的不仅是职业球员们的动作技术、更仔细研究球员们的走位跑动。随着全民健身推广,群众体育已由低水平的无序、业余锻炼转向专业化,炽叔这几十年来对体育的认识正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缩影。

  担沙铺球场 铁圈当篮框

  炽叔打小就是个篮球迷,从1968年参加公社中学生运动会,1972年南海县中学生篮球赛,到如今和队友在镇、区、市级比赛中获奖无数,年过半百的他如今还是狮山镇代表队的球员兼教练。

  说起早年的群众体育,炽叔感慨万千,“上个世纪60年代初,狮西已经弥漫着‘篮球热’了,当时物资和文化生活贫乏,但篮球场是几乎每个村都有。”炽叔说,当时的篮球场很简陋,先将一块泥地掘平,从附近山丘担沙铺平整地面上的坑洼,然后用打桩用的木桩‘摁平’地面;接着‘开’(方言,调的意思)石灰浆划界线;最后找四根衫木柱子做成个四方架当篮架,再在架子正面钉块衫木版,弄个铁圈在上面当篮圈,就完工了。各个村因地制宜,所以篮球场也大小不一,有的还不是规则的场地,没有三秒区,没有三分区,四边框,中间有条横线就是了。

  球场简陋,球手的装备同样缺乏。“当时大人小孩都是赤脚上阵,没有鞋子穿,也不习惯穿鞋子,所以脚经常被砂石弄得流血,找块树叶嚼烂贴在上面,或者拿些烟丝敷上,好了又去打球。”炽叔感慨,现在的人矜贵多了。

  在当时最制约打球的,在炽叔看来是篮球和吃饭之间的矛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人都吃不饱,而打篮球是很耗体力的,一场下来那珍贵的几两饭就全部“蒸发”了,怎么办?炽叔说,打完球大家唯有猛喝井水,冲淡饥饿感。

  1975年炽叔从学校毕业后参加小塘代表队,代表队挂靠在小塘机械厂,队员一个月36元工资。炽叔和队友们白天上班,晚上练球,虽然累,但有篮球相伴,炽叔还是很开心。当时大伙已经穿上1元钱一对的“解放鞋”,想要好一点的鞋都没有。炽叔因有亲戚在香港,于是就肩负起帮大伙买回力鞋的重任,“以前国内生产的好东西都是出口的,只能绕一圈叫香港的亲戚带回来。”

  那时,炽叔和队友们经常骑单车到周边的镇,如里水、官窑、西樵等地跟人家切磋球艺,而且每个月还有几回得到广州那边的邀请,去广州文化宫打比赛,“下了班我们一队人就站在东风大卡车货架上,颠簸两个小时去‘赴约’,打完球每人还可以得到0.2元的补助,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将这钱存起来,一个月就去买些饼干和汽水犒劳一下自己。”有时候一些生产队会请炽叔他们打比赛,也是大家渴望遇上的好事,因为有饭吃,“一大锅饭,焖一盘白萝卜,两条一斤左右的鲫鱼,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美的事情了。”

  告别光脚板 靠脑打战术

  时间游走到1993年,炽叔以第一代小塘代表队员的老资格,组建起第二代的小塘代表队,他身兼教练、球员,带球队参加各级比赛。而他的儿子何启俊受父亲的影响,于小学五年级(1995年)走进了南海体校篮球班。1995年南海市运动会,炽叔和儿子同时参加了成年组和少年组的比赛。随后炽叔带着小塘队和狮山队征战四方,经常父子齐上阵。

  告别了泥地篮球场,告别了光脚板和解放鞋,告别了吃不饱的年代,面对时代的巨大变迁,炽叔很是感慨,“现在的篮球场最起码都是水泥场地,有不少还是室内木板地的;在球员不用自己掏钱购置装备,政府帮我们订做队服,花几百元买好的运动鞋给队员穿,这在以前没法想象;很多村居还装设体育健身设施,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体育的乐趣了。

  炽叔特别强调,如今的比赛规模和水平都跟以前有了明显区别,“以前靠身体‘人盯人’,而现在要靠脑‘打战术’。”炽叔说,篮球比赛风格自1995年中国CBA诞生之后,赛场上就逐渐改变以前的模式,注重战略战术。而作为教练的他也学着CBA里的教练那样,拿着画板一边看比赛一边画攻守线路作分析,“这样队员领会得更好,攻守方式更丰富,打起球来也更有劲头。”

  炽叔很关心本地篮球队凤铝队,沸沸扬扬了好几个月的“凤铝事件”,最终以凤铝退出篮协结束。炽叔谈及这事情虽感可惜,但是他还是很理性地看到凤铝存在的不足。

  “太心急了点”,这是炽叔给出的第一个评价,炽叔说,凤铝组队才刚刚成立两年时间,相比其他队伍时间要短;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凤铝的梯队建设不完善,凤铝队只有一线队伍和青年队,而且青年队很多队员都是从外省签回来的,这就失去了一个地方性球队应负有的地方代表性和体育人才培养的渐进性。

  “但佛山有着良好的篮球基础,如果凤铝能认真地在人才培养那里下下功夫,进CBA不是没可能的,不必操之过急。”虽然发生了凤铝事件,但是从各届省运看来,炽叔对广东的篮球队伍建设还是持乐观态度的,“这些年来,广东的篮球梯队建设可以称得上是全国最好的,十分注重挖掘和培养年轻球员,有计划、有秩序地让青年队员参加各种大型赛事,现在很多新生力量就是从二线球队一路地打到一线队伍里的,我很看好广东队。”

  ◎专家眼

  28365-365cim副局长魏启文1982年便开始在该局工作,见证了佛山体育事业近30年来的变化。

  魏启文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佛山的体育事业是比较落后的。首先体现在体育场地上,“以佛山市体育馆的建设为例,从1978年开始筹建,一直到1985年为举办‘迎接世界杯乒乓球赛’才封顶完成。”受财力、物力限制,那个年代的群众体育设施、场地奇缺,没有像样的体育场和全民健身广场。在体育组织方面,当时全佛山没有一个体育协会,所有的体育赛事都由体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举办。“那个年代学校、企业的体育活动开展得比较多”,魏启文说,当时的学校体育设施相对较好,体育局就经常评估检查,联合教育局举办学校运动会;厂企和国有企业就联合总工会搞单位、行业的比赛。

  改变自1996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后开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体育健身意识增强,佛山的体育场地、器材、组织、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而现在,农民体育协会、武术协会、羽毛球协会,佛山有各类体育社团28个,组织各类比赛,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生活。”魏启文说,尤其在农村、村镇体育方面发展迅速。以篮球为例,现在佛山每个村居都要求建设有灯光球场,南海百村篮球赛在全省打出名堂,“现在广东省也学习这边,要搞全省万村篮球赛。”还有均安女篮,更蝉联全国农运会女篮冠军,成为传奇。

  “佛山的体育事业,尤其是一些群体项目在全国都是领先的,甚至可以说佛山的水平就是中国的水平。”魏启文说,“比如男女龙舟、舞狮,一直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表演。”

  2000年后,佛山的体育事业走上科学化道路,提出“体育服务”的概念。建立起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进行考核评级,全民体育也开始规范管理。此外还有国民体质监测,通过数据对不同类人给出科学的运动指导,通过科学手段指导运动,“要运动,更要科学”。

  ◎数巨变

  截至今年,佛山市有篮球场3597个(每个面积约660平方米),乒乓球场1646个(每个面积约100平方米),健身路径381条(包括露天体育设施,每个面积约50平方米),全市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其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已达46%。

(责任编辑:佛山体育局外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