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6-10-27 17:53 文章来源:市体育局
邝开华,朱粤平,黄远任,傅会平,叶肖玲,张水堂,曹孟谊,方明,陈声荣,田碧代表:
您们提出的(重点督办议案)《关于加快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议案》(第20150001号)的议案收悉。我局认真学习和研究本议案,并综合市教育局、财政局、国土规划局、住建管理局、社工委的意见,现对议案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根据2013年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佛山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总数15402个,体育场地面积约1587万平方,按常住人口729.6万计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75平方米。2014年全市(含区、镇街)组织群众体育活动达300多项次,直接参与人数达300多万人次,全市体育人口达60.5%。政府购买体育服务力度加大,世纪莲体育中心、岭南明珠体育馆等主要体育场馆实现节假日和每周六、日对外免费开放,2015年计划免费开放天数达到112天。全市市级体育社团35个,区级体育社团56个、镇(街)体育社团90多个;全市全民健身服务点、晨晚练点达1180个,其中四定全民健身服务点51个;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累计达14711人。至2014年,市以及五区都建设有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或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全年监测人数约6500人,城乡居民达到《国家体质测定标准》的合格水平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0%; 2014年,组建全民健身推广团深入农村、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大讲堂活动,共开讲30多场次,听课群众达26000多人次,共派发《全民健身指引手册》2万多册。2014年成功举办亚太地区龙舟公开赛、全民健身日、武术嘉年华、镇(街)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村际篮球赛、百万职工广播体操比赛、绿道城市乐跑赛、南狮锦标赛、羽毛球混合团体赛,U互动五人足球争霸赛、“佛山杯”足球锦标赛等赛事和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2014年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累计投入3,185万元,主要用于援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资助或组织全民健身活动。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报告提出: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打造15分钟城市社区健身圈,提升市民体质。鲁毅市长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2015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体育设施,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市民体质。4月,市府办向各区下发了《关于下达2015—2016年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任务的通知》,要求各区高度重视,将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工作作为民生建设工程和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工作内容之一,把我市社区体育公园的建设抓好、抓实。
二是加强规划和政策引领。近年,我市出台了《佛山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佛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0-2015)》,成为我市“十二五”期间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行动纲领。市国土规划局制定了《佛山市公园绿地建设规划》规划公园绿地建设,充公利用城市公园建设群众体育设施。市国土规划局正开展《佛山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研究》工作,规划体育设施的用地选址、用地规模、建设规模和设置标准等要求。市教育局与市体育局下发了《关于印发〈佛山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办法〉的通知》和《关于逐步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共享的通知》,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市社工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加强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六个一’工程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部城乡社区建有文体活动中心”。
三是抓好统筹协调。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涉及的行业多、部门多,需要上下一路,左右齐心,共抓共为。市建立了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共同投入、共促发展的四级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抢抓机遇,落实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全民健身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标志着全民健身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全民健身从系统目标提升为国家目标。我们要充分认识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认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民健身的重要价值。我们在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强化服务职能,改变体育服务提供方式,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努力形成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新局面。
(二)深化群体体制改革创新。今年要启动《佛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的研制工作,制定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操作性强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为新周期群众体育工作明确方向,提出举措。要转变职能,找准定位,强化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责意识,从体育主管向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考转变,从“办体育”为主向“管体育” 为主转变。
三、完善四个网络,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一)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统筹工作。市国土规划局已开展《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年修订版)修订工作和《佛山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研究》编制工作。目前《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年修订版)成果已编制完成,并于近日经市府办正式发布。通过出台相关规划文件,规范体育设施的用地选址、用地规模、建设规模和设置标准等要求,明确要求将设施建设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在具体项目审批过程中,核发规划设计条件时,严格按照《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相关规定,落实相应的配建服务于社区居民的体育设施和活动场地,并在建设项目的规划审定过程中,督促落实。同时,要把具有佛山岭南文化融入到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健身健心并举。
二是加快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社区体育公园是市民家门口的体育运动休闲场所,最贴近市民的生活需求。2014年开始,我市着力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园的体育休闲设施,全年新建社区(体育)公园34个,改造提升39个。其中禅城区2014年建设改造了16个公园,对旧社区公园进行改造提升,新增休闲体育运动设施、提升绿化等,并将一些边角地进行改造,增设体育健身设施,拓展群众健身场地,实现了社区生活环境和社区活动健身空间的“提质增量”,市民直接收益大、反响大。南海区里水镇30多个村就建了50个公园,同时因地制宜增设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顺德区设立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专项资金,2014年建成13个社区体育公园。三水区建成了三水北江体育休闲公园,公园内设有足球场、篮球场等运动设施。高明区新建明城谭平山广场、杨和文化广场,增设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所。今后我市将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等工作,将充分合理利用公共绿地和街边公园,适当增加体育活动设施,继续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建设,2015年计划推进禅城唐翠园、莲塘公园、南海里水镇流潮公园、鲁岗公园等一批社区公园建设,完善公园体育运动配套设施,满足市民在家门口体育休闲运动的需求,为我市人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运动场所。加强推进《佛山市公园绿地建设规划》规划公园绿地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公园建设群众体育设施,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并将督促各区将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在施工报建时纳入绿色通道,加快项目施工许可审批,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三是鼓励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单独新建的体育设施项目,在落实项目用地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划拨方式办理供地手续。
四是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到目前为止,全市五区及市直属学校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学校有104所(其中:中学41所,小学63所),拟今年再向社会公众开放一批学校。目前市教育局正与市体育局草拟《佛山市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实施意见》,并征求了各区和市有关单位的意见,同时按照政府规范性文件要求在网上征求了公众意见,准备向政府请示,争取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各区政府执行。《实施意见》主要就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提出:突出重点,有序实施,做到“成熟一批、开放一批”原则,尽可能将符合开放的学校向本学校学生、周边社区居民和社会团体组织开放。不久前,更为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走访了深圳市教育局,了解市区及学校的管理经验和具体做法,并将部分采纳意见修订到准备出台的《实施意见》中。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加强体育锻炼,追求身体健康进行健身的需要。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管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路子。
五是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在大力推动公共体育场地开放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制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逐步对外开放的办法和细则,为人民群众健身提供更多更便利的体育场地设施。
六是加强全民健身器材管理维护监管。“十二五”期间,我市、区、镇(街)、村(居)配建了一大批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台、篮球架到社区,2014年实现了全市村(居)健身设施全覆盖,受到群众的欢迎。我们将根据省体育局制定的《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制定全民健身器材更新维护办法,规划健身器材配建工作,加强对各地器材配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一是围绕主线,抓主题活动。今年将以“全民健身迎省运”为主线,结合体育节、全民健身日、南粤幸福活动周、龙舟文化节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各类人民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二是围绕品牌,抓赛事活动。大力实施《全民健身条例》,重点开展篮球、足球、田径、游泳、体操、龙舟、龙狮、武术、棋类等基础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创造条件发展击剑、轮滑、自行车等新兴体育项目。针对老、中、青不同群体,进一步组织策划好佛山龙舟文化节、武术嘉年华、全民健身日、国际龙狮赛、徒步走等品牌赛事和活动,丰富城乡居民文体生活。
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同时,要注重实效、社会效果,积极探索建立活动评价机制,形成全社会办体育活动的多元主体机制,特别是取消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赛事审批后,要深入研究全民健身相适应的服务模式。
(三)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
一是构建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体系。转变群众体育发展方式,改革公益引导资金扶持方式,完善体育社会组织体制机制,支持各种体育社会组织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投入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培育养大体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
二是积极推进体育社团改革。进一步理顺体育部门管理下的体育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在发展上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并积极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承接体育部门转移的职能和委托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等,为体育社会组织实现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体育社会组织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
(四)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
一是完善市、区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认真编制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科学健身指导手册,并组织指导站人员进行体质测定分析、科学运动处方出具培训,不断提高测定人员的科学健身指导水平,科学指导市民科学健身。继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二是加强社会体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完善服务站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任务。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要在广场、公园、社区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组织培训好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实现“四定”: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项目对市民进行健身指导。
三是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工作者等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体育节、全民健身日和综合性运动会、单项比赛组织指导员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和带动市民了解体育健身、参与体育健身、热爱体育健身,使体育健身成为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加强宣传
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方式方法,针对群众切实需要,深入挖掘和拓展全民健身宣传内容,增强全民健身宣传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动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健身故事,提高公众对全民健身的知晓率、参与率,凝聚社会各界科学健身的正能量。要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引导人民群众爱健身、会健身、坚持健身的文明生活习惯。
28365-365cim
2015年7月10日
(责任编辑:佛山体育局外网管理员)